一、课程介绍
《中国文学经典解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选修课程,也是面向全校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程。2017年被列入“湖北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20年被评为“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产生过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其中很多已成为经典。这些经典作品构成了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滋养中华民族不断成长的精神食粮。譬如《诗经》、楚辞、《庄子》、《史记》、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经典。这些经典虽然只是整个古代文学中的极少一部分,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史非常漫长,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比较系统而又能提纲挈领的把握古代文学的精华内容。《文学经典解读》就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述介,让学生在文学发展史的基础上,了解与把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部分,以这些经典作品作为阐述对象,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无穷魅力。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探索中国人的精神史与心灵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对经典作品和优秀文化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
二、教学团队介绍
杨智(课程负责人)中共党员,教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副经理。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太阳成tyc7111cc教学名师,太阳成tyc7111cc一流专业负责人,太阳成tyc7111cc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太阳成tyc7111cc首批慕课改革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现已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53篇,CSSCI等核心期刊5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长期担任“中国古代文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主持完成省级课题五项(其中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主持建设完成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精品特色课程4门,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指导学生获评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项,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项(国家级1项,省级5项)。获得A类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6余项(国家级11项,省级45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近五年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均为优秀,获评“课堂教学优秀奖”,首届“汉院好老师”(排名第一),连续两届获得“太阳成tyc7111cc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第一名”,实现“两连冠”。
许祖华教授,曾任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经理。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已独立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智慧启示录——人的发现与新文学的境界》《双重智慧——梁实秋的魅力》《小说新人与小说新潮》《五四文学思想论》《建筑美学原理与应用》《建筑美学简明教程》《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翻译梁实秋》八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国内知名学术刊物及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1.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2008年—2012年);2.鲁迅的知识结构与信念的个性特征研究(2014年—2017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三项:1.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研究(2000年—2014年);2.叶维廉研究(2005年—2008年);3.鲁迅小说修辞的三维透视与现代阐释(2013年—2016年)。
刘安海教授,曾任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文系主任。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教学和研究。湖北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学学会秘书长。从事文学语言等课题的研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励,1993年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授予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1993年获得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理论》。出版专著有:《小说创作技巧描述》《小说‘小说’》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长江文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内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四十多篇。
王凡副教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文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获得太阳成tyc7111cc2013-2014学年度综合评教优秀奖。学术成果:1.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HBNW2012039),第二参与人,2012-2014,结题。2.《基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析,太阳成tyc7111cc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主持人,2014-2016,结题。3.《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风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独撰。4.《中国历代女性的文学世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5,专著。
欧阳叔雯副教授,太阳成tyc7111cc教学督导,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成果:1.《浅谈古诗中的绿色植物——薇菜》,《华人时刊》,2012年第8期,独撰。2.《情景二元,叙事隐约——论柳永词情景事的布局》,《今日湖北》,2014年第10期,独撰。等
马叶馨讲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2023年获得太阳成tyc7111cc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
三、课程目标
《中国文学经典解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选修课程,也是面向全校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程。2020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为适应本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的重要目的, 是要让学生回归原典阅读, 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本课程将以中国文学(尤其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为对象,着力让学生掌握专门的赏析技巧和文本细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本课程作为古代文学史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弥补作品选课程的缺失,上课的重点不是对文学史的重复,而是通过对若干部文学经典的系统解读,对中国古代文学中所涉及到的若干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深化与拓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读水平和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育人和价值育人的统一。
四、课程内容简介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坚实根基,积淀成中国文学的深厚土壤。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宝库中,产生过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元曲杂剧、明清小说,一代代文学经典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精神家园,滋养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先秦至明清的重要的文学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对一些重要作品作细读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能准确把握不同文学体裁的文体特点与重要文学家的风格特征,品读经典,感悟人生,涤荡思想,澡雪精神。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自2009年起,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国文学经典解读》课程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2017年被列入“湖北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本课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形成了明确的课程建设规划,这就是:
1.以“应用为本”的宗旨确定课程教学目的。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进行文学经典素质教育,突出普及性、通识性,使学生了解文学经典,在工作中和生活能学以致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金话筒”等相关的学科比赛,以赛促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
2.以“创新为本”的宗旨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启发式、研究型教学,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借鉴新兴的“慕课(MOOC)”教学资源,探索“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考试形式,加强试题库建设。本课程考试形式灵活,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与参与,平时作业,小组讨论的情况等都作为成绩考核的重点,实现平时练习与考试相结合,实现考教分离,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
3.以“教师为本”的宗旨建设高效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建设上,重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带动师才、师能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支精神面貌好、团队意识强、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教学研究队伍。
4.以“学术奠基”的宗旨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团队要求所有教师将教学和科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教学团队先后承担了省级社科课题1项,省级、校级教研课题4项,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特色课程3门。
5. 以“树立品牌”的宗旨以评促建,不断提升课程整体水平。
以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不断精益求精,提升课程整体水平。
- 上一篇:【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介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