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法学学科教师迎评促教交流会
日期:2025-04-1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9

为了通过教学评估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将以评促建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面,2025年4月9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法学学科的老师们聚会,总结开学二个月来的教学工作情况,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路径。

法学学科青年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活力优势,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学规范性。主要举措包括:

一、强化教学规范意识。教师以身作则严抓课堂纪律,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学秩序与学风建设双提升。

二、突出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明确课程目标时着重阐释实务能力培养路径,通过案例研析、文书写作、模拟法庭等实务技能训练项目,构建知行合一的教学框架。

三、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职业引领。运用典型案例导入课程,结合法律热点阐释理论知识应用场景,同步开展职业发展引导,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内驱力。

四、深化课程思政融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渗透法治精神与社会责任教育,强化法律职业伦理要素,通过诚信、公正、保密等专题模块培育职业价值观。

五、完善学习支持体系。明确全过程学习要求,提供法条解读、案例分析方法论指导,并搭建涵盖权威书籍、专业数据库的配套学习资源库。

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是规范、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总结前段时间教学的基础上,明确教学进一步改进、提升的方面是这次会议的重点。会上针对性地提出需改进的方面:

一、优化开学首课引导机制。以“马工程”教材为核心,精选配套教材作为拓展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聚焦基础知识积累、理论思维及案例分析能力培养,减少对碎片化文献的依赖。需明确课程框架的重难点分布,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优化教学结构与内容配比。以《法律职业伦理》为例,应强化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职业良知的精神内核,通过制度规范解析与实践案例研讨,使学生系统性掌握法律职业伦理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场景,实现职业规范内化与行为自觉。

二、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立足法学学科特色,构建“理论+实务”双轨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课融入案例教学,实务课程则依托真实案卷材料,推进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文书写作等实训项目,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突破实务课程与传统理论课同质化问题,将法律援助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学分体系,强化职业素养与实务能力的协同发展,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落地。

三、推进AI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正视AI技术对法学教育的冲击,禁止使用智能工具已非可行路径。需重构教学范式,将法律AI工具应用、类案智能检索等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信息甄别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建立“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强化过程性考核,通过课堂辩论、案例推演检验学生独立思辨水平。同步优化评价标准,推进教材数字化改造,构建校内外联动的实践平台,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的动态适配,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

此外,围绕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须强化质量管控与创新引领:指导教师应立足法律科技、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法治等前沿领域选题,将规范意识培养与探索精神激发贯穿论文撰写、答辩全流程,重点提升学生在法律服务创新、新兴技术伦理等领域的实践研究能力。

同步推进“法学教师发展工作坊”建设,整合优质高校资源,通过案例研讨、教学观摩等互动形式,系统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与学术视野。工作坊需聚焦职业发展需求,着力完善教育理念更新、专业技能进阶等培养模块,构建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增强教师职业价值认同与团队归属感。

高等教育的主业是人才培养,民办高校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培养高端的人才,培养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中美科技比拼大背景下国运转向的人才。这是未来10年国家的战略方向和经济格局,也是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

(撰文:刘迪)

(初审:成梦琪)

(校审:陶思铭)

(终审:杜占红)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