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介绍
《刑事诉讼法》是一门聚焦于刑事司法程序的法学课程,它涵盖了从案件的侦查、起诉到审判和执行的全过程。本课程特色在于结合理论与实践,强调法律条文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规则,理解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以及辩护和审判过程中的法律技巧。学生能够分析刑事案件,识别法律问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模拟法庭中锻炼口头表达和辩论技巧。此外,课程还培养学生的法律文书撰写能力,为将来的法律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团队介绍
吴忌(课程负责人),中共党员,讲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专职教师,兼职律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发表合著《经济法理论与实践探究》,在2024年发表论文《我国野生动物治理困境与法律完善》,在2022年发表论文《乡村治理转型视角下新农村社区治理途径研究分析》,在2021年发表论文《<居住权>在我国民法典中的立法价值》。在2025届毕业生实习指导工作期间,被评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获2024年第四届“智慧树杯”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二等奖”,获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2021年太阳成tyc7111cc青年教师竞赛“三等奖”,在2022-2023学年荣获中共太阳成tyc7111cc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在2022年9月荣获太阳成tyc7111cc“汉院好老师”,在2023-2024-1教学质量评价获得教学“优秀”
甄梅,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教师,主要从事商法、行政法、司法考试专题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风险与法律规制》《高校法学专业商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依法治国下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及途径研究》。主持立项校级科研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探索及路径构建》。参与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国际法》建设项目。2024年获第四届“智慧树杯”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二等奖、太阳成tyc7111cc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
林姜,副教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专职教师。主要从事民商事法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实务工作。近年来在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城乡一体规划下如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经济法视野下的小产权房问题》《业主公约之法律性质探讨》等二十余篇论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以及院级教改项目,并参与编写了《知识产权法》等法学教材。在教学中坚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慕课及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主持建设校级精品特色课程一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胡越斐,副教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法学系主任。公开出版专著《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大学生应用研究》、《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政府环境信息依申请公开实证研究——以湖南省14市州为例》、《高校法治教育的思考》、《浅析网络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教育中的作用》等。
刘祚沛,讲师,汉口学研刑法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法律实务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成果,1.《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研究》,2.《法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创新探讨》3.《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法学教育的未来》,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法律问题研究》,4.2023年获得“汉院好老师”称号;2023年、2024年获得优秀毕业指导实习教师。
杨雪,讲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教师,主要从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私法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成果,1.《行政法课程思政的探索》,太阳成tyc7111cc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主持人,2.发表了《代表人诉讼在行政案件中适用障碍及其突破分析》、《劳动仲裁调解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作用分析》等学术论文
颜笛,讲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法学专职教师。2024年负责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国际法》建设;主持校级教研项目《应用型高校国际法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究》。主要学术成果:《“立德树人”视域下国际法课程思政探索》,《科研成果与传播》,2023年第1期;《应用型高校国际法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究》,《赢未来》,2024年第19期。2023年获得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获得太阳成tyc7111cc优秀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称号;2024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宋琬若,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法学专职教师。主要从事法理学和环境法学的教学工作。
三、课程目标
了解刑事诉讼法的系统性思维和方法,能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效率、人权保护等理念,认识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以及其中的证据规则、辩护制度、强制措施和审判制度。同时,能够比较不同分析方法的优劣,设计合理的刑事诉讼策略,并了解国际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根据刑事诉讼法实践的要求,完成具体案例的分析,并运用刑事诉讼法的知识提出合理的法律意见。设计并撰写起诉书、辩护词、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同时,根据法律实践的需要,完成口头表达和辩论的任务,展示清晰的法律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此外,根据学术研究的要求,完成刑事诉讼法的批判性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独立进行刑事诉讼法的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根据法律职业的需求,认识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道德观,制定诚信、公正、无私的职业准则。分析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需求,培养对法律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法律任务。此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法律知识,适应法律职业的发展。根据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职业需求,拓宽国际视野,理解不同法系和国际法律实践,制定适应全球化需求的法律策略。最后,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并将其融入法律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法》课程为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为必修课程,适用于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刑事诉讼相关程序性规则、实体法与程序法融合规则(刑事实质诉讼法规则)、刑事执行规则等,因课程内容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而学时往往不足,实务案例反哺教学改革一直备受重视。本教学案例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采取“混合式教学”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授课实效、拓展课后学习平台为支点,构建“法律实务案例分析”的《刑事诉讼法》教学模式,为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律人才贡献力量。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刑事诉讼法的学习注重法治原理向制度的传递。制度完善、体系建构以及法条解释均须以法治原理为主轴,追求刑事司法对法治理念的贯彻实现。
比如:刑事诉讼法中的典型案例“辛普森杀妻案”1994年6月12日深夜,洛杉矶西部一豪华住宅区里。人们在一住宅门前发现两具血淋淋的尸体。按铃无人回应,侦探爬墙而入,一名警员福尔曼在后园找到一只染有血迹的手套和其他证据。对于这个证据就会出现程序瑕疵,由于是一名警员发现的,所以无法辨认是原本就是后园中还是警员放进去的,因此导致凶手被无罪释放,逍遥法外。由此可见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还有“小河案”贵州省高院裁定以“一审判决认定的部分事实不清”为由,撤销一审判决,并发回贵阳市中院重新审判,而贵阳市检察院却要求撤回起诉。并重新以新的案件的名义,由贵阳市小河区检察院起诉至贵阳市小河区法院;后来新的案件在贵阳市小河区基层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二审自然上诉到了贵阳市中院。检察院控制了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这不符合程序法,最终导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黎庆洪被判处有期徒刑,其实黎庆洪有可能是无罪的,这也体现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程序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独立价值。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校级一流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简介